今天安庆博爱医院肛肠科医生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婴幼儿的肛肠保健。有些人认为婴幼儿不会得肛肠病,这样认识是不对的。人从落地起都可患肛肠病,如先天性肛门闭锁(没有肛门)、先天性肛门移位、先天性肛门狭窄、先天性肛门阴道瘘、直肠尿道瘘等。同时因为婴儿大脑抑制功能发育不全,肛门括约肌、提肛肌等功能较弱,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时还会出现大便失禁,所以对婴幼儿的肛门病也要引起重视。
1、婴幼儿肛肠病的特点
(1)可发生肛门畸形
婴儿落地时人们最关心的是性别,在忙乱中往往疏忽了肛门是否正常。据统计报告新生儿的肛门畸形为万分之二左右。所以父母不要忘记观察婴儿有无肛门、肛门部是否正常、肛门是否狭小、有无肛门瘘道等。还要注意婴儿大便的情况,如果婴儿长时间没有大便,出现腹胀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因为直肠狭窄或闭锁,虽然肛门正常,但粪便不能通过直肠从肛门排出而出现梗阻,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危及婴儿的生命。
(2)易感染形成脓肿
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不全,抵抗力低,肛门部很容易引起感染。又因婴儿不能说话,感染初起不易发觉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等到家长发现脓肿已经形成了。所以婴儿尿布要勤换、肛门要勤洗,并经常注意肛门有无异常。
(3)易腹泻引起脱肛
婴幼儿消化不良、受凉或肠道感染等均可引起腹泻,这是经常发生的病证。由于小儿肛门直肠部组织发育不健全,如果腹泻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可以引起直肠与周围组织脱离而发生直肠脱垂。所以当小儿发生腹泻时应及时治疗。
2、婴幼儿常见的肛肠病
(1)先天性婴幼儿肛肠病
产生原因:
经过研究,发现胎儿在母亲子宫里只有8 cm的时候。胎儿的直肠和膀胱是互相连着的,这个沟通的地方称为“肛腔”。胎儿长到第7周的时候,肛腔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发育成泌尿生殖系统(膀胱、尿道、阴道),后面向会阴部伸展发育形成直肠。从这时候起,直肠和膀胱就成为两个独立的、互不通连的脏器。胚胎第9周时肛门部的肛膜消失,就逐渐形成了肛门。当胚胎第9周时,如遇到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胚胎发育异常,或发育中止时,就可以造成肛门直肠的畸形。
分类:
第一型:肛门或直肠狭窄。肛门和直肠都完整而且相通,只是肛门或直肠下端狭窄,管径比正常婴儿细,粪便通过发生困难。
第二型:肛门膜状闭锁。直肠正常,肛门部有凹陷、肛门与直肠之间有膜状隔阻塞,引起肛门与直肠不相通而大便不得排出。
第三型:肛门直肠闭锁。直肠下段与肛门皮肤凹陷之间有相当距离,不能大便和排气,这种畸形最多见,约占整个直肠先天性畸形的一半以上。
第四型:直肠下端闭锁。这些新生儿肛门外形正常,有肛门存在,肛门及肛门括约肌均正常,但肛门与直肠之间有不同距离的间隔,由于这间隔较高,肛门表面基本正常,所以这种类型常被忽视。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可伴有瘘道,在男婴多见为直肠膀胱瘘、直肠尿道瘘、直肠会阴瘘;女婴多为直肠阴道瘘等。当伴有这些瘘道时,常被忽视,往往发现尿内的粪便或尿液混浊时才引起注意。这些病变很容易引起膀胱炎或肾盂肾炎。
(2)非先天性的婴幼儿肛肠病
只要家长仔细,这类疾病通常容易被发现。主要有小儿肛周脓肿、小儿直肠脱垂、小儿直肠息肉、小儿肛门寄生虫等。
3、如何进行儿童的肛门卫生保健
(1)注意局部清洁干燥
婴儿的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对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数多。有的是一边吃饭一边大便,甚至排便次数超过吃饭的次数,而且常常是稀便,这是乳儿特有的排便形式,不必担忧。由于排便次数多,又常为稀便,如尿布更换不及时很容易引起肛门皮肤潮红、溃烂、感染等,俗称“红屁股”。要保持婴儿的肛门健康就必须随时更换尿布。同时在排便后用温水或温盐水清洗肛门。尿布要用开水烫洗并曝晒。发生红屁股时,洗后可扑上一些痱子粉,再用柔软的干尿布包好。
(2)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儿童有时大小便控制不住,污染衣裤,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家长不宜过多责备,以免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要帮助孩子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到时间就去排便;但如果没有大便也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少数儿童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书或玩耍的习惯,这对肛门保健很不利,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一习惯。小儿腹泻后肛门部可有里急后重感,他们会认为大便没解干净而坐在便盆上不愿起来,这样很容易引起肛门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设法叫孩子起来,并用温水清洗和用热毛巾热敷肛门,帮助他们克服下坠感。同时要及时治疗小儿腹泻。如果发现小儿大便时哭闹,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红耳赤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
(3)要注意便盆卫生
儿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如便盆边缘有破损会擦伤皮肤,便盆不清洁可引起细菌感染。集体公用的便盆还会互相传染疾病,所以便盆卫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儿童大多穿开裆裤,小儿常常席地而坐,往往会发生感染和外伤,也应帮助他们改掉这种席地而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