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5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其中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4000万。此外,我国有8800万的残疾人。康复是整个康复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疾病恢复期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恢复的重要职责,同时康复又是链接家庭康复、康复养老以及病人恢复健康回归社会的紧密交汇点。
精准评估,方能有效康复
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抢救生命,康复医学科很少能看到“硝烟弥漫”,医护人员大的职责是让那些因疾病或意外导致功能障碍的人群能够更体面地活下去。
“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你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几楼……”在康复中心现场,康复师正在对一位因脑出血导致右侧偏瘫的患者进行评估。而在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师们会先给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评估,以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活动能力、个性特征、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等。这样就可以针对每位患者制订出更为科学、全面、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具体来讲,在评估言语功能时,要判断患者是理解不了的感觉性失语,还是说不出来的运动性失语,又或者是无法复述的传导性失语。在评估吞咽功能时,筛选性实验做得比较多,更进一步的还有吞钡餐的评估。即用水、稀流质、浓流质、固体等不同物质的液体,分别调入不同的钡剂,让患者在胃肠造影机下做吞咽的过程,从而找出吞咽问题所在。通过评估认知功能,判断患者是否有记忆、计算能力、定向、空间构象。
“科学精准的评估是有效康复的前提。”康复中心主任方海斌说,一般来说,我们会根据评估确定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实施康复治疗;之后还会复评、了解功能改善情况、发现新的主要功能障碍,修正治理方案;再之后还会进一步康复治疗,三评;再修正方案再治疗,四评……
康复中需调整自身心态
康复并不是单纯的被动治疗。只有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以及功能的缺失。
一、摒弃“养病”的观念。良好的功能来自于适当的功能练习,过度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肢体的肌肉萎缩,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本体感觉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续下降等等不良后果。因此除患侧肢体必须进行适当功能练习外,身体其他部位应进行练习,以保持良好的整体身体素质,促进局部损伤的恢复。能独立完成的日常生活活动,也不应依赖他人帮助,以免功能的进一步衰退。
二、树立“早期康复”的观念。功能的缺失和衰退是从伤病发生后即刻开始的。因此必须把握早期良好的治疗时机,在各项功能刚刚开始甚至还没有减退时就开始练习和治疗,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做到“早康复,早受益”。以免延误时机造成恢复周期的延长。
三、克服恐惧感。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各项康复治疗与练习都是经过临床长期使用,而证明安全有效的,正确练习并无危险性。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有医生护士的帮助和指导,过度的恐惧紧张只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功能的恢复。
四、克服惰性。多数功能练习较为枯燥,需要多次重复,并且长期坚持进行,才会产生并达到良好效果。抱有“立竿见影”和“等着慢慢恢复”的思想都是错误的,只会造成不良后果或耽误治疗的佳时机。
五、克服急躁情绪。 组织的愈合、改建;功能的提高、恢复;炎症及疼痛的消退等等都有其发展规律,并且需要一段时间。盲目追求进度极可能有危险发生。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减适当治疗,提高运动量,练习的难度和各种活动的量,不可勉强尝试医生尚未允许的活动,否则极可能造成始料不及的严重不良后果。
早期介入康复十分重要
目前很多患者不太重视甚至不太了解康复治疗,以为打打针、吃吃药,就能把中风治好,后导致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加强,从而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了家庭负担。“康复的目的其实就是大限度的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使其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安庆博爱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方海斌表示,早期介入康复对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中风发病后,由于损伤了有关中枢神经,可引起偏瘫、失语,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状。经过治疗,一些病人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平稳,但仍遗留有偏瘫、语言障碍及关节挛缩畸形等症状。急性期过后,不少人都选择回家康复,他们普遍认为这个病就这样了,在医院康复也恢复不到太理想的程度;还有人认为中风病的康复标准之一就是“能走”,于是天天练习走路,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如果选择在医院康复,早期介入科学的训练模式,并且科学的选择康复训练器械和辅助工具进行康复治疗,那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早期训练不仅可使中风病人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或重新获得技能,缩短恢复的期限,还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效果不但大打折扣,病人恢复的速度也要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