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健康宣教 >

【博爱 健康】脑卒中康复的10个误区,你中了

文章来源:安庆博爱医院

发表时间:2018-07-14 09:36

浏览次数:

 

  脑卒中已成为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常见疾病,但目前不少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多个误区,认为住院、打针、吃药就是全部的治疗过程,早训练、晚训练无所谓,甚至认为康复训练无非就是动动胳膊捏捏腿,不需要专业医生、治疗师帮助。而安庆博爱医院医学康复中心专家认为,尽早科学康复非常重要
 

  据安庆博爱医院医学康复中心主任方海斌介绍,很多卒中患者及家属都错误地认为卒中早期只要住上院、打上针、吃上药就可以治好卒中导致的偏瘫等症状,往往等上1个月、2个月甚至3个月后,等到手脚关节都僵硬了、肌肉萎缩了、关节疼痛了才想到要进行康复治疗,其实已经错过了佳康复时机。而正规的康复治疗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一般来说,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数的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的前提下,7天~14天就可以进行了。

  

 

  误区一:只求抢救,忽略康复治疗。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期之后,家属还没有认识到卒中会给幸存者留下什么样的后遗症,只是觉得能捡回一条命就是万幸了。很多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却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甚至在病情稳定一个月后,还在卧床输液治疗。其实,卒中患者病情一旦稳定,就应该早期康复治疗
 

  误区二:康复是后期的工作,早期是可有可无的。新资料显示:佳康复开始时间为14天以内。提倡康复的早期介入并未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提倡的是药物与康复并施,也就是康复的早期介入, 这样对抑制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提高肢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起到非常关健的作用
 

  误区三:依赖药物,放弃康复治疗。卒中后的康复治疗,是结合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来引导和刺激因为脑血管病而出现障碍的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重塑脑功能,以求激发患者的自身力量,达到患者生活自理、工作自主的目的。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过分依赖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误区四:放弃作业治疗,认为花钱没必要。患者的作业治疗在后期康复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大部分患者家属觉得就是每天玩玩具,还要收费觉得没有必要,放弃规范的治疗让患者自己锻炼,这样到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症状。
 

  误区五:认为康复不过是按摩、活动肢体,家属完全能胜任此工作。康复治疗有其严格的工作流程,康复的内容多种: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吞咽障碍训练、认知障碍的训练等等。就拿运动治疗来说,如家属抓握患者的患侧上肢上提、用不适当方法给患者穿衣可引起患者的肩关节损伤,从而影响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误区六:急于求成,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康复治疗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强调三级平衡:坐位、坐位平衡;站立、站立平衡;行走、行走平衡。如漠视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让坐位平衡不能保持的患者强行练走路或爬楼梯,极易损伤肩、膝、踝等关节,引起疼痛的发生,加剧错误运动模式的强化,导致系统训练的停滞。
 

  误区七:对患者的支持越多,患者恢复越快。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使患者能够回归到社会或家庭,而患者家属照顾越多,患者功能训练的机会越少,这样反而影响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当然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八:康复就是锻炼,自己活动锻炼足矣。康复医学是一门科学,它涉及到临床医学、生物力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如果患者训练不得当,可以出现典型的在步行时出现偏瘫侧上肢的“跨篮子”动作,下肢在地上“划圈”,这种情况称为误用综合征,如果形成习惯后就很难纠正。
 

  误区九:过分依赖医生或家属被动训练。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将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康复提倡自我护理及训练,形成习惯,才有可能加快和巩固康复效果
 

  误区十:急性卧床期宜休息不能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是脑卒中治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常被临床医师和家属忽视,而强调静卧不动。其实即便是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死及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也可以进行诸如偏瘫肢体位置的正确摆放、体位的被动转换、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治疗,可以预防褥疮,避免或减少痉挛并发症的发生,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