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家属的眼中,他就像可亲可敬的亲人,把孩子交给他治疗,放心;在同行眼中,他有着精湛的医术、扎实的理论基础、朴实无华的高尚风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堪称医界楷模。他就是安庆博爱医院儿科专家何宏勋。在三十多年平凡而漫长的从医岁月中,他用精湛的医术为无数重病甚至频临夭折的患儿撑起了生命的绿荫,为无数病患家庭送去了新的希望。
专家名片:何宏勋,主任医师,教授,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安庆市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临床免疫学会委员,安庆市政协常委。率先在本市开展人工呼吸机在儿科的应用及应用DSA部分脾动脉栓塞技术治疗儿童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对儿童各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均有较深的研究,尤其对小儿呼吸、消化、营养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小儿急救有独特的见解。特别擅长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慢性咳簌。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获安庆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1、2等奖两篇。获安庆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二项。
走进安庆博爱医院儿科,走廊里挤满了哭闹的孩子和焦急的家长,何宏勋匆忙地往返于病房和办公室,察看过所有病房的病人后,何宏勋便召集所有儿科医生开会,开始讨论病例。
1982年,何宏勋从蚌埠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安庆市立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一天接待50多名患儿,几乎占满了他所有的时间,甚至连喝水都没工夫。尽管辛苦,但他从未有过抱怨,始终如一地耐心接诊,只要病人能够康复,再累都是快乐的。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两孩时代,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也越发凸显了。为响应安徽省卫健委关于医师多点执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患者就医的号召。何主任选择了市立医院医联体单位——安庆博爱医院作为自己的执业单位。
何主任说,救死扶伤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能解决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选择了医生就选择了奉献。
做医生难,做儿科医生更难。儿科以“小儿哭,大人躁,环境乱糟糟”为特点,工作较成人难度大,发病呈季节性,病人流量大,要求医生必须密切观察患儿病程进展,遇情况危急时须果断处置,争分夺秒,以确保患儿生命安全,所以,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节假日,何主任总是随叫随到,随时随诊。
一般而言,患儿欠缺表达能力,而家长描述不清患儿病情特点,加之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儿童患病,家长就会急切烦躁。面对家长的焦虑和无助,如何维持和谐医患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
何主任认为,医患之间要达到相互信任和理解,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面对患者,他除了会从医生的角度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还会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对他们的病痛感同身受。有一名湿疹患儿,因周身泛发型湿疹,皮肤奇痒难忍。多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慕名见到何主任,孩子的奶奶哭诉:“两个月了,各种抗过敏药都用过了,钱没少花,就是不见好,我的眼睛也快哭瞎了。”在详询病情、认真检查、深思熟虑后,何主任确定了治疗方案。在与孩子奶奶沟通时,老人说:“你就放胆给我们治吧,好了是您的功劳,万一不行,也绝不怨您。”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和谐医疗的重要前提,在家长的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孩子康复了。
在诊疗过程中,难的要属调节“家庭战争”。很多患儿家长当听说自己的孩子诊断为孤独症、多动症,眼泪会立刻下来,情绪也变得激动,丈夫训斥妻子养育方法不对,儿媳埋怨婆婆没带好孩子,而婆婆也是满腹牢骚……在诊室里直接上演“家庭大战”。而作为儿科专家的何主任知道,家庭和睦、意见统一是康复患儿必不可缺的,每于此,他总是小心翼翼,既不能全否了这个,也不能说那个都对,否则,矛盾就会升级,只能选择他们都能接受的语言,委婉地说,绕弯地劝,从每个家长找出对的、合理的,再用自己的康复方法去引导他们,既缓解了矛盾,又教会了方法,家长脸上的愁云开始舒展。这样的口舌不知费了多少。
“没有好,只有更好”,这是何宏勋的追求。作为一名医师,他在完成大量繁重医疗业务的同时,立足本职,钻研业务,积极研究新技术、新疗法,总结经验。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厚重的医学知识积累为何宏勋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期间大量的临床实践更加锤炼了何宏勋精湛的医术如开展了新生儿桡动脉血气分析,儿童微量元素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经颅微创治疗迟发维K缺乏颅内出血,人工呼吸机在儿科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
在病房,患者家属这样评价何主任:“我爱人怀的是双胞胎,昨天突然早产,孩子出生后出现呼吸不畅等症状,当时情况危急,何主任立即组织人员实施抢救,亲自进行了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等治疗,今天患儿病情明显好转,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颤抖的声音流露着感激,发自肺腑的话语诉说着心声。
因为热爱,所以不辞艰辛;因为敬畏,所以全力以赴。何宏勋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他把自己的光和热都撒在了医院,撒在了儿科。他用细心与耐心,关爱着每一个稚嫩的生命,用天使般的爱心,践行着对患儿及其家属的诺言,用全心全意的奉献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救死扶伤为患儿服务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