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病人开出药物处方,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随着养生意识的提高,“食疗”也越来越受人们的认可与喜爱。然而,对许多疾病康复来说十分重要的“康复处方”,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庆博爱医院康复医学诊疗中心主任方海斌呼吁:康复治疗,让慢病“动”起来。
慢病治疗急需“动”起来
数据显示,30年来,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增长了6岁,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均大幅度降低,但从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发展情况来看,肥胖人群有1.2亿,超重有3.05亿,高血压2.36亿,高胆固醇3200多万,糖尿病9600多万。在我国,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近3亿人,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85%。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慢性病患者每年约花去其收入的一半,农村慢性病患者每年约花去其收入的1.3倍来治疗慢性病,可见,慢性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国慢性病治疗占去中国医疗费用的70%左右。
慢性病严重影响健康水平,同时也是造成巨额医疗费用支出的原因。而目前我国康复服务能力仅能满足20%的康复服务需求,康复医疗支出仅占医疗总支出的1%。在慢性病中,令人担心的就是中风、脑梗后遗症,这类病人中有很多口眼歪斜、口齿不清、行动不便、肌肉僵硬、生活不能自理,自己和家人都苦不堪言。康复中心主任方海斌指出,慢病患者的康复核心在于两个字:主动。运动康复是现代康复的一种,经运动康复训练后的患者,肌肉力量能恢复,并以此促进相关功能水平恢复;而传统按摩后的患者,仅仅是肌肉放松,相关功能水平并没恢复。
慢病“动”治,患者认可
迎江区市民黄建国是受益者之一。黄建国今年67岁,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去年10月,他因心脏病发作住院,治疗期间突发大面积脑梗,在市立医院抢救,入院第六天到安庆博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不会说话、神志不清、非常狂躁,整个右半边身体不能动。肌力和肌张力评估都是零级。”康复中心主任方海滨说,他们先是对黄建国进行早期心肺康复和肢体被动运动等治疗,随后就开始认知、言语、吞咽等现代康复训练,还根据其状态设置运动处方,让他主动、被动相结合进行运动康复。
“一个多月后,有一天,他的右脚大脚趾能动了,之后继续康复了三天后,他竟站起来了!”黄建国的妻子张女士回忆起来非常激动,“他现在已经可以不用轮椅和拐杖,负重上下楼梯。”
专家指出,早期介入康复医疗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而且总体上住院天数有所缩短,医疗花费开支也有相应减少。大量案例显示,患者如未接受早期康复医疗,其医疗花费是接受者的2-3倍。
慢病需要康复运动处方
康复运动是慢性病患者的一剂良药。适当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大多数医生仅仅进行了药物治疗,并未帮助患者提高康复运动能力。
安庆博爱医院康复医学诊疗中心主任方海斌说,某医院曾收治过一位心肌梗死患者,并给他开出了“康复运动处方”,但患者没有遵照医嘱,出院后导致病情加重。复查时,医生对他重新评估,安排他接受康复运动训练,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直到现在仍会来医院做康复训练。
目前我国通过康复运动协助治疗疾病的情况不够普遍。国内开展康复医学专科很多年了,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不仅很多病人不了解运动康复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甚至不少医生也不够重视。在全国各大三甲医院中,有康复医学专科的医院还是少数,许多社区或基层医院没有相应的康复训练器材,患者只能去大医院训练,有时因为与工作时间冲突,或是离家太远,久而久之容易懈怠。
“康复运动处方”主要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其中运动方式又分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与平衡训练,个别疾病还需要呼吸训练。过去,运动康复训练主要针对肢体康复,例如骨关节炎、脑梗的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内脏康复。研究证实,合理运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抑郁症和慢性肾脏病等40多种慢性疾病。此外,“运动处方”对病人建立自信心也有极大帮助。
方主任呼吁,所有人都需要一份“康复运动处方”,即使身体健康也要利用它来预防疾病。他强调,医生要帮患者培养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小学生都会上体育课,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教中年人、老年人上体育课。很多慢性病人都缺乏运动,我们希望患者能主动治疗和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