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生活、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区内很多人的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摄入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食物造成肥胖等问题,促使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发展。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将对国人健康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案例】便血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
29岁的小叶结束了产假回到公司上班,几个月后,小叶突然发现自己大便好像总是带血,以为可能是产后落下的痔疮,便去药店买了些药来用,但便血症状反反复复不见好转,还逐渐出现了排便困难的情况。在家人的催促下,小叶来到安庆博爱医院就诊。医生给小叶做了直肠指检,发现在距离肛门5厘米处有一个直径约4厘米的肿块,进一步做肠镜取样,病理检查明确为直肠癌。家里人一听说她得了肿瘤,催促医生尽快手术。但此时小叶却不同意,因为她听说自己以后不能自主排便,要终生在身上挂个“粪袋子”生活,“如果让我这么活,还不如不治疗!”
医生考虑到小叶还很年轻,又是位新妈妈,为了满足她“保肛”的愿望,为她制订了“升级版”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案:第一步进行放化疗,使肿瘤在体积上有所缩小,为“保肛”手术提供可能性;第二步在手术方案上选择“腹腔镜辅助经骶骨尾部联合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小叶的手术治疗很成功,术后顺利康复,复查各项指标良好。
【分析】排便习惯发生改变要当心
安庆博爱医院肛肠专家张复生指出,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其中直肠癌较常见,约占60%左右。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是遏制大肠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唯一途径。每天的排便次数决定着我们的健康,一些肠胃信号总是能决定你的身体健康与否。
直肠癌排便习惯变化的为突出,包括排便时间、次数、便条形状都会发生改变。由于癌肿的刺激,直肠癌的患者大便次数会增加,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同时伴有排便不尽感,有些患者会出现便条形状改变,比如便条变细等。
而结肠癌患者排便习惯改变不如直肠癌患者那么明显。但是,便秘是结肠癌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同时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包括旅行、生活环境变化及服用土霉素等)而常常发生便秘、腹泻等肠功能紊乱,且正规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效时,应当引起注意,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征兆。
【提醒】肠癌大多是“作”出来的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和生活方式上的选择越来越多,但很多疾病也随之高发,其中肠癌就是典型“作”出来的疾病,而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不良生活习惯与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无肉不欢。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红肉被分解后,可产生许多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不属于可溶性纤维素,会导致肠道蠕动变慢,使粪便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从而致癌。
2、口味重。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等重口味,习惯宵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3、久坐不动。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粘膜。
4、长期吃快餐。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预防】40岁后应每年做一次肠检
由于大肠癌症状较隐匿,有症状人群与无症状人群的息肉检出率并无差异。因此,及早进行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遗憾的是,八成人不愿做大肠镜检查。可见,提高百姓认可度、增加检查的舒适度与高效找到真正的肠癌病人,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出现大便习惯改变、痔疮出血、不明原因的腹痛,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例行镜检。
据安庆博爱医院肛肠专家张复生介绍,肠镜是电子肛肠镜的简称,能完成全结肠和小肠末端的检查,是下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做肠镜前只须在检查前3天开始进食流质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当天上午空腹,检查前一天晚上服用导泻剂清洁肠道即可。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胀痛或牵拉感觉,但只要被检者能够镇定地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绝大多数人可耐受并完成检查。然而,出于怕痛、怕辛苦的心理,大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对此,专家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为降低,检查时间也大大缩短,一般来说,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内镜中心操作肠镜检查,5-10分钟就可以完成。